最近霸屏的《摔跤吧!爸爸》,講述了曾經(jīng)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yǎng)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tǒng)的勵志故事。印象比較深的一個細節(jié)是,兩個小女孩要堅持每天早上5點鐘起床訓練。
而反觀我們,想要每周讀一本書,但是遲遲都未實施;想要每天早起,但就是一直做不到;想要練好一口英語,卻總是沒有進步……
你是不是也有過類似感覺,想要養(yǎng)成一個新的習慣或者訓練一種新的技能,無奈想要改變太難了,每次反思自己,都悔恨不已,痛恨自己為什么沒有按照計劃執(zhí)行,一次次否定自己……
為什么習慣難以養(yǎng)成?
早在幾十年前,心理學家基思·斯坦諾維奇和理查德·韋斯特,就已經(jīng)提出我們的大腦中存在兩種系統(tǒng):系統(tǒng)1和系統(tǒng)2。
系統(tǒng)1的運行是無意識且快速的,不怎么費腦力,沒有感覺,完全處于自主控制狀態(tài)。
系統(tǒng)2的運行需要費腦力思考且相對更慢的,例如復雜的運算。系統(tǒng)2的運行通常與行為、選擇和專注等主觀體驗相關聯(lián)。
我們的習慣往往是由系統(tǒng)1來支配的,想要養(yǎng)成新的習慣,就需要通過系統(tǒng)2 來控制系統(tǒng)1,逐漸重構系統(tǒng)1的狀態(tài)來完成。但通過系統(tǒng)2來控制系統(tǒng)1,會導致大量的自耗,往往讓我們感覺非常困難。
拿早起這件事情來說,如果你習慣了每天早上8點鐘起床,當5點鐘鬧鐘吵醒你的時候,由于睡眠不足,困倦不已,系統(tǒng)1就會快速提示你再睡一會兒,而如果你想要早起,就需要系統(tǒng)2絞盡腦汁,想出各種理由來促使你從床上起來……
所以我們改變習慣的本質,就是改變系統(tǒng)1的過程,讓原本需要系統(tǒng)2花時間、費力思考的行為轉變?yōu)橄到y(tǒng)1自主控制的行為,這樣我們就不會在5點鐘起床的時候痛苦不已了。
如何利用系統(tǒng)1養(yǎng)成習慣?
既然我們知道了大腦運作的特點,那我們就能更容易地知道該如何下手,才能更有助于習慣的養(yǎng)成。
習慣的養(yǎng)成往往需要一個周期,如果在這個周期中,我們能夠在每次改變行為發(fā)生時,適當降低系統(tǒng)2思考的時間,或者干脆利用系統(tǒng)1來做決策,那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不是就會變得更加容易了呢?
當我們的改變行為發(fā)生時,不再需要系統(tǒng)2的思考,而是由系統(tǒng)1直接做決策的時候,說明我們的系統(tǒng)1狀態(tài)已經(jīng)被重構了,那習慣也就順利養(yǎng)成了。
1、選對驅動力
驅動力就是我們?yōu)槭裁聪胍淖冊心硞€狀態(tài)、養(yǎng)成新習慣的源頭。如果是外界強加給我們的驅動力,大腦是需要系統(tǒng)2經(jīng)過思考來接受并做出反應的,但如果是我們內(nèi)在的自發(fā)驅動力,則不需要系統(tǒng)2經(jīng)過過多思考,或者直接會由系統(tǒng)1做出反應。
電影中的兩個小女孩兒,最初練習摔跤是因為父親的夢想:讓印度也可以有國際摔跤冠軍。在父親的逼迫下,不得不每天早起訓練、控制飲食,但女孩兒們終究心里是不情愿的,只要有機會就和爸爸進行反抗。就在爸爸已經(jīng)無奈快要放棄的時候,女孩兒因為受到好友觸動,意識到摔跤真正能給自己帶來的意義時,不再需要父親逼迫,主動早起訓練……最終實現(xiàn)了父親的夢想、也實現(xiàn)了自我的價值。
如果原始驅動力選擇不恰當,我們是很難真正有效改變的。
為什么有些人即便在父母的嚴厲鞭策下考到了牛逼的大學,但在沒有父母鞭策的環(huán)境下就一蹶不振,肆意妄為了呢,原因很大可能就是因為原始的驅動力并非來自自己。這與之前YouCore文章講過的制定目標的原理是一樣的(YouCore公眾號回復1005獲?。?/span>,假大空的標語是沒辦法促進我們的系統(tǒng)1快速思考做出決策的。
2、讓改變可視化、可量化
兩個女兒日復一日地訓練,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奪得世界冠軍,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而在這個單調(diào)、重復的過程中,有父親不斷地為她們設定的可視化目標:參加各級比賽,來檢測自己的訓練成果。假設沒有這一路進階打怪的賽段,姐妹兩個每次訓練前都要給自己盛碗雞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這樣的口頭宣言會否太過無力,這樣的習慣又能堅持多久呢?
同樣的,我們無論堅持做任何事情,最重要是讓自己擁有看得見的改變。一來檢視自己是否真的在進步,二來給未來的自己增加信心。
比如減肥這件事兒,如果每次都只是告訴自己要減肥,自己每次在行動之前都需要系統(tǒng)2做大量的思考才能轉化為有效達成減肥的小舉動,那我們不如直接告訴自己別吃巧克力,甚至別買巧克力,這樣簡單明了,我們不需要每次都做過多的思考行為,就更容易達成減肥的目的了。
3、降低改變的程度
《摔跤吧》中的喜劇擔當絕對是叔叔家的大侄子了,當然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代表了男性摔跤手,因為勝了他,父親第二天就帶著大女兒去參加了人生第一場正式比賽。依照父親作為前國家摔跤冠軍的身份,他應該是能夠找到了更為強壯的專業(yè)選手來挑戰(zhàn)的,但是他選擇了更為柔弱的侄子來和女兒們陪練。
我們無法斷定父親具體的用意,但是與侄子間的成功挑戰(zhàn)明顯增強了大女兒的自信,而這種自信讓她在第一場比賽中就敢于挑戰(zhàn)四個男性摔跤手中最為強壯的一個,也為大女兒最終靠進攻策略贏得國際冠軍埋下了伏筆。
任何成功的挑戰(zhàn)或是改變,都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設定過高的要求往往需要系統(tǒng)2通過大量努力來完成。系統(tǒng)2也是有脾氣的,久而久之,不但不會促使完成改變,很可能就導致失去了行動的動力了。
記得大學剛畢業(yè)那會,想要練習英語口語,需要擴充詞匯量,一開始我為了能在短時間內(nèi)掌握全部4級詞匯,設定了每天背80個單詞的計劃,但是幾天下來,我沒有一天完成計劃的,記憶效果也非常差,后來索性就丟掉沒再背了,計劃也泡湯了……
后來通過總結反思,覺得是自己設定的目標過高,每天還有必須要完成的工作要做,根本不可能實現(xiàn),就調(diào)整成了每天背30個單詞,我可以利用每天早上起來坐地鐵,中午午休之前的空閑時間就能完成任務,幾個月就堅持下來了。
4、給予每次行動小鼓勵
大女兒在第一次和侄子摔跤失敗后,父親用自己的威力壓下了侄子的“挑釁”;大女兒在第一場正式的摔跤比賽失敗后,父親摸摸她的頭說“沒關系”,每次鼓勵都讓女兒感受到自己之前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而后續(xù)爸爸帶著女兒去參加各種摔跤比賽,其作用也是同樣通過比賽獲勝的滿足感來持續(xù)激勵女兒進步。
拿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來說,為什么我們提倡以應用為目的的閱讀是最有效能夠幫助我們進步并持續(xù)保持的呢,原因就是以應用為目的閱讀往往可以馬上把獲取的知識學以致用,從而獲取成就感,激勵了下次閱讀的動力。
單純依靠長期目標的收益,來激勵自己,并且每次都可以按照計劃執(zhí)行,那是需要多大的自控能力才能完成的呢。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經(jīng)常想要放縱自己一下,更何況我們的系統(tǒng)1也在無時無刻地幫助我們放縱,所以為了能夠更有效地、每次都能抵御系統(tǒng)1的誘惑,我們需要給自己每次完成一次改變行為的激勵,這樣才能讓自己內(nèi)心產(chǎn)生滿足和愉悅感,促使下次有更強大的動力去與系統(tǒng)1做抗爭。
總結
偉大的電影不止在精神上引導大家,而且能夠在細微之處讓我們發(fā)現(xiàn)生活的本質。如同摔跤手們在日常訓練中需要掌握技巧,我們做任何事情時同樣需要掌握方法。
而想要養(yǎng)成更多好的習慣,就要先知道到底是什么支配了習慣,才能做到從本質入手,否則只能是治標不治本。
如何養(yǎng)成一個好的習慣呢,建議你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選對驅動力、讓改變可視化可量化、降低改變的程度、每次給予行動小鼓勵。